苦楝皮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谷雨如丝复似尘 [复制链接]

1#

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,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谷雨一般在每年的4月19日-21日,太阳到达*经30°时。谷雨节气与雨水、小雪等节气一样,都是反映降水状态及强度的节气。

谷雨取自“雨生百谷“之意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,“三月中,自雨水后,土膏脉动,今又雨其谷于水也……盖谷以此时播种,自下而上也”,故此得多雨之名。清代农书《群芳谱》说:“谷雨,谷得雨而生也。”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,气温回升加快,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。

相传谷雨的由来与仓颉造字的典故有关,仓颉为*帝时期的左史官,他受野兽脚印的启发,开始注意观察世间万物的形态,刻划成形似的符号,来代替结绳纪事,这就是仓颉造字的初衷。

*帝为犒赏仓颉造字,特赐金人,而仓颉则认为此乃本份,不配收取,只愿五谷丰登,百姓皆有所食。结果第二日,天雨粟,*夜哭,满天金*的谷粒像雨一般落下,*帝深有所感,于是将这一天定为谷雨节,每年谷雨节组织庙会,来祭祀和纪念仓颉。

农谚说:清明芽,谷雨茶。谷雨茶,就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,也叫二春茶。茶农们认为,只有在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谷雨茶,而且还有一个苛刻的要求,必须是在上午采摘的。因为春季温度适中,雨量充沛,加上茶树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,春茶的色泽和口味都非常好。一般认为明前茶、雨前茶都是一年之中茶的佳品。

01

谷雨三候

---萍始生---

一候萍始生。萍,水草也,与水相平故曰萍,漂流随风,故又曰漂。春三月气温回暖,天地阳气生发,进入谷雨后,雨水开始充沛。因降雨增多,在短短的几天里,那些平时缺少绿意的水塘、河畔、湖面,浮萍这类喜阳恶阴的水草,就会快速地生长并茂密起来,这也是*河流域春夏之交一个普遍的自然现象。

---呜鸠拂其羽---

二候呜鸠拂其羽。鸠,即布谷。布谷鸟,学名杜鹃。因为它们叫声近似于“布谷”的字音,所以称之为布谷鸟。另外“布谷”又与“播谷”谐音、近义,初候后又五日,布谷鸟的鸣叫声开始呼唤农民抓紧播种生产,以不误农耕。

“布谷布谷,磨镰扛锄”,这句农谚生动描绘了谷雨节气二候的情景。明代文学家胡俨《题鸣鸠拂羽图》中:“日暖风喧泪竹斑,鸣鸠拂羽树林间。眼中正是春光好,唤雨呼晴莫等闲。”

---戴胜降于桑---

三候戴胜降于桑。意思是戴胜鸟从天而降,落于桑树。戴胜,一名戴鵀。《尔雅》注曰,头上有胜毛,此时恒在于桑,盖蚕将生之候矣。言降者,重之若天而下亦,气使之然也。

戴胜鸟的叫声虽然不是很悦耳,但是满身漂亮的羽毛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:它头上的羽冠长而阔,呈扇形,棕红色或者是粉红色,有黑斑或白斑点缀其间,仿佛是一顶绝美的皇冠。谷雨时节,常能看到头顶有扇形点状羽冠的戴胜鸟在桑树间、树林边、草地边觅食捕食,喂养雏鸟。

唐代诗人王建《戴胜词》有:“戴胜谁与尔为名,木中作窠墙上鸣。声声催我急种谷,人家向田不归宿。紫冠采采褐羽斑,衔得蜻蜓飞过屋。可怜白鹭满绿池,不如戴胜知天时。”

02

谷雨三花

---牡丹---

牡丹花是谷雨第一候开的花朵。牡丹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,有着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,因为花型宽厚,被称之为百花之王,有着圆满、浓情、富贵、雍容华贵的意思。清代顾禄所著《清嘉录》有:“牡丹花,俗呼谷雨花,以其在谷雨节开也。谚云:“谷雨三朝看牡丹”,意思是谷雨后三天乃观赏牡丹花最佳的时节。

---荼蘼---

荼蘼是谷雨第二候开的花朵。荼蘼色白而香,蔷薇科草本植物,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,总是开在春天那些花都已经凋零的时候,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,苏轼在诗中说“荼蘼不争春,寂寞开最晚。”,王琪也写道“一从梅粉褪残妆,涂抹新红上海棠。开到荼縻花事了,丝丝天荆出莓墙。”

---楝花---

楝花,即苦楝,是谷雨第三候开的花朵。苦楝树形潇洒,枝叶秀美,开淡紫色的小花,淡雅、芳香沁香。《花草普》就记述“苦楝发花如海棠,一蓓数朵、满树可观”。宋代著名词人何梦桂的《再和昭德孙燕子韵》里有这样的句子:“处处社时茅屋雨,年年春后楝花风。”,表示楝花开了,离夏天不远了。楝花灿烂盛开的时候,意味着大好春光不再,加之“苦楝”谐音“可怜”、“苦恋”,所以常被当做是一种悲情的花。

03

谷雨习俗

---祭祀仓颉---

《淮南子·本经》中记载:“昔者仓颉作书,而天雨粟,*夜哭。”传说仓颉为轩辕*帝的左史官。创造了文字,功盖天地,故“天降谷子雨”作为其造字的酬劳,从此便有了“谷雨”节。仓颉开创文明之基,因而被尊奉为“文祖仓颉”。

陕西白水县、洛南县等,至今还有谷雨节祭祀文祖仓颉的习俗。每年谷雨都要在当地的仓颉庙举行传统庙会。准备祭品,迎仓圣进庙,宣读祭文,举行盛大而庄严的祭祀仪式。同时开展扭秧歌,跑竹马,耍社火,表演武术,敲锣打鼓,演大戏等集体娱乐文化活动。

---谷雨祭海---

在山东胶东半岛的荣成,每年的4月20日前后,都会组织大型的谷雨祭海活动,这是当地的“谷雨节”,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。谷雨祭海,一则是为了祭祀海神,二则是谷雨后,渔民就要整装出海捕鱼,祭海是为了保佑渔民出海平安,鱼虾丰收,满舱而归,所谓“骑着谷雨上网场。”所以谷雨节也叫作“壮行节”。

---谷雨贴---


  

谷雨时节,蛰伏了一冬的*虫也开始蠢蠢欲动,病虫害开始进入高发阶段。旧时的人们在谷雨时期,会在门上或墙上张贴一种用*表纸制作,用朱砂印制辟邪的图案或文字的特殊年画,叫做“谷雨帖”,也叫“谷雨画”。

谷雨贴用朱砂,是取朱砂能避瘟气,有辟邪之意,印制的题材多和禁五*、富贵花开、道教神符有关,有的还附有“谷雨三月中,蛇蝎永不生”、“谷雨三月中,老君下天空,手持七星剑,单斩蝎子精”等文字,用以“震慑五*”。

 

---食香椿---

古代农市上把香椿称椿,把臭椿称为樗。据说早在汉朝就有食用香椿的习惯,香椿还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,深受皇上及宫廷贵族的喜爱。宋苏颂盛赞其“椿木实而叶香可啖。”

在北方,人们采摘下鲜嫩的椿芽,拿鸡蛋和的面一裹,放到油锅里炸,出锅后撒上花椒盐,就是“香椿鱼儿”。“椿”与“春”同音,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,人们舍不得这明媚的春光,所以吃香椿鱼儿再次细细品味,留住春天,寓意年年有余。

“三月八,吃椿芽儿”,谷雨前后,香椿新芽初绽,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,有“雨前香椿嫩如丝,雨后椿芽生木质”之说。谷雨食椿,又名“吃春”。古时候,人们把春天采摘、食用香椿说成是“吃春”,寓意迎接新春到来。清代康有为为此还写过《咏香椿》:“山珍梗肥身无花,叶娇枝嫩多杈芽。长春不老汉王愿,食之竟月香齿颊。”

---谷雨茶---

传说谷雨时的茶喝了有清火,辟邪,明目等功效,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。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,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,又叫二春茶。春季温度适中,雨量充沛,加上茶树经过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,使得春梢芽叶肥硕,色泽翠绿,叶质柔软,滋味鲜活,香气怡人。中国茶叶学会等有关部门甚至倡议将每年“谷雨”这一天作为“全民饮茶日”,并举行各种和茶有关的活动。

---吃地气---

东北地区流传着一句节气饮食俗语:“清明盒子谷雨面”,也是说,清明时节烙韭菜盒子吃,所谓“尝春”;谷雨时节,则要做一锅野菜面汤,这些野菜在地下忍了一冬,吃了它们,就是接了“地气”。这就叫“吃地气”。民间有种说法,认为开春吸几口新鲜空气,炒盘第一刀韭菜,喝碗新剜的野菜熬的粥,人就气血畅通,接上地气了。”用来吃地气的野菜有绿莹莹的水渍菜、暗红色的曲麻菜、头顶白花的苦麻菜、以及车轱辘菜等。

---牡丹花会---

“谷雨三朝看牡丹”,意为谷雨后三日就进入了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的盛花期,所以牡丹花又被称为“谷雨花”。牡丹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。在“牡丹之乡”山东菏泽,牡丹甲天下的河南洛阳,四川彭州等地至今还有谷雨时节举办牡丹花会的节令习俗。这个习俗起于隋唐,盛于宋朝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:“花开花落二十日,一城之人皆若狂”和刘禹锡诗中: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的诗句皆生动描述了谷雨时节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。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延伸阅读:

二十四节气之立春——一夜挽回天下春

二十四节气之雨水——好雨知时节

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——一雷惊蛰始

二十四节气之春分——春色正中分

二十四节气之清明——梨花风起正清明

◇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中国农业博物馆、国家人文历史等

◇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-End-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